“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计划是成功的基石,早做计划能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这届六年级,有很多孩子基础特别差,我们深感“压力山大”,为了扎实、有效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六年级语文备课组于8月31日上午与9月3日上午在608室举行了本学期开学初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按我们组的惯例: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二上午第一节课;各单元的主讲人与所带班别对应。
袁彩玲老师传达了“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备课思考:
1.本学期的“月检查”方式与上学期一样:由学部领导带着教研组长来检查。优秀率只占35%。
2.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每人每月都要两篇教学反思,每学期都要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并做读书笔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得严肃认真对待,提高教学效率。
4.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相关文件,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要少布置,作业的布置要与搭班的数学、英语老师协商,严格控制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
5.所有老师得手写教案,35岁以下的要写课后反思,《道德与法治》教案也要手写。
6.备课的主讲人跟以往一样:每人主讲一个单元,其他成员做补充,大家再根据自己班的学生情况形成自己的教案。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二上午第一节课。
7.备课组的每个成员在教学之前,都要通读教材,总结出教学要点,然后在集体备课时交流、讨论、补充,形成共识后再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8.预习的方式方法:预习建议,如标出自然段;用荧光笔涂出生字,词语;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和多音字;对不理解的词画出来,试着解释;大声朗读通顺,熟练;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写法等。
9.本学期本组的活动为:以“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演讲活动定在10月10日举行;加强阅读训练,让孩子们阅读“快乐读书吧”里的课外书。
9月3日上午,第一单元的主讲老师刘春霞老师采纳了教研组长周升奎老师的建议:不照本宣科式的一一讲解一个单元里每一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等,而是主讲一个点:如何体现并突破重难点的。刘老师详细地讲了如何突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有三个要义:一是将所读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身临其境地去阅读;二是由所读的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三是由此及彼,由课文的内容产生相似的联想。在“想开去”时,既要基于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实际;既要展开相关的联想,也要发挥丰富的想象。 与三年级“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四年级“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相比,本单元的提升之处在于不仅要通过想象还原画面,还要抓住“联想点”想开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借助事物打开联想,以“景语”表达“情语”的。
刘老师以第一课《草原》为例,学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刘老师说教授时创建想象的气氛与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过年时与亲人相聚或把开学第一天观察到的同学们在校门口或教室里第一次相见时激动的情景描述出来,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小组合作,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开学第一天,她就开始正式上课了,她说她班的何芊芊等同学热情高涨,与组员表演了和好友相见时激动得尖叫、飞奔、拥抱、转圈……手拉手分享假期趣事,笑得合不拢嘴,一直形影不离。接着,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和亲友惜别时的场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然后给学生开个头:临近开学,我要从老家回海口时,爷爷奶奶十分舍不得我……引导学生思考后交流。其中林先鸿谈到离别时,爷爷泪流满面,哭得像个孩子,紧紧抱着妹妹,她也扑过去抱住爷爷,轻轻拍拍爷爷的肩背,给爷爷擦眼泪,安慰爷爷,说寒假还会回去陪爷爷,想她了就给她打视频电话等。
刘老师的发言,对我们如何体现并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本组织其他老师做了有益的补充发言。
上一篇:
下一篇: